ID: 23003458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58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诵读,商山早行,古诗词,课外,单元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商山早行》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 学习者分析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学习目标确定 1. 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熟读成诵。2. 品味诗歌的意象,把握意境,体会情感。3. 体会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愁思。 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主旨,体会作者情感。2、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1先展示漫画(出示),边展示边解说,漫画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导入,后半部分为作者介绍,漫画展示完毕,请学生回忆漫画中的关键词,最后教师展示总结出示。学生活动1回忆漫画中的关键词。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漫画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环节二:作者介绍教师活动2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1)有才。温庭筠有一外号“温八叉”。相传他才思敏捷,下笔可谓神速。在考试时,押官韵作赋,叉八次手,十六句的八韵贴诗就写完了。在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的曹植,而像他这样八叉手八韵成者再无第二人了。(2)不幸。虽很有才气,但奇丑, 人称“温钟馗”。 且是个不幸的诗人,属于屡战屡败的考生,从四十岁到五十六岁一直考不了进士,真不知是上帝的公平还是不公平。(3)失败原因。第一是曾卷入政治斗争之中;第二是名声不好,平时不修边幅,随随便便,时常和歌妓们厮混在一起,要不然就和纨绔子弟在一起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借着酒意即兴吹拉弹唱,他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吹,有弦即弹,根本用不着什么好琴名笛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在民间,他的确是个大红人,相当于现在有“超男”;第三,他太狂傲,是个狂人,有点目中无人,得罪了不少权贵,他瞧不起别人,别人也看不惯他;第四是考试作弊,他在考试中代人答卷,帮助他人作弊,并强行索取报酬,并且还大闹过考场,这一恶劣行径引起了一些公愤,成为他考学中的巨大障碍。总之,他是一个穷困潦倒,仕途失意的文人。学生活动2说说你对温庭筠的了解结合预习内容补充笔记。活动意图说明环节三:创作背景教师活动3唐宣宗大中末年,温庭筠离开长安赴襄阳经过商山时所作,故乡本在山西太原,但曾在陕西西安东南即“杜陵”住过,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学生活动3结合预习,说说本诗的创作背景。活动意图说明:了解写作背景,体悟情感。环节四: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活动4预习检测学生活动41.读准字音筠(yún) 铎(duó) 槲(hú) 枳(zhǐ) 驿(yì) 凫(fú)教师活动5播放录音学生活动5学生自读、齐读环节五:梳理大意教师活动6从题目“商山早行”中,你注意到了哪些信息?哪个字最关键?题目中,“早”字最关键,诗中如何体现?教师活动6“商山”点明地点,“早”点明时间,“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