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4344

山西省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679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西省,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
  • cover
山西省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3800年的二里头遗址(见下图)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有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其宫殿区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遗址内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种类丰富,造型复杂,还发现了铸铜作坊遗址。此外,遗址中存在规整的道路网络。据此可知,二里头遗址时期 A.国家治理体系已相当完备 B.手工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分工 C.具备早期城市的基本要素 D.农业生产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2.汉代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闾评议。但随着时间推移,权贵操纵察举过程,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现象。东汉顺帝时改革察举制,增加了考试的环节。这一变化历程 A.旨在提升官员文化素养 B.根源于选官标准的混乱 C.迟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体现国家治理手段优化 3.唐代长安城中,于阗、粟特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汉族坊里相互交错。少数民族商人在长安开设店铺,售卖香料、 珠宝等异域商品,吸引众多汉族百姓光顾。同时,汉族的文学艺术也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传播,如汉地诗歌被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诵读。据此可知,唐代 ①中原引领边疆文化发展 ②文化传播具有双向特点 ③民族交融消除文化差异 ④民族交往交流不断加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宋代司法官的判词汇编,其中记载: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分家)者,徒三年。”但在实际案例中,若家中长辈有不慈行为,子孙无奈别籍,法官常权衡后减轻处罚。据此可知,宋代 A.淡化了伦理纲常的影响 B.重视对法律条文的解释 C.司法实践蕴含辩证考量 D.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5.茶馆到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闲散人员汇聚到茶馆里,同时茶馆的经营者也开始需要越来越多的雇佣工人。为满足茶馆的需求,江南的大型茶叶种植园也慢慢开始向民间发展,大型的种植园雇佣了很多的无地农民,这些现象可证明当时 A.政府已逐步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土地兼并的程度加深 C.商品经济的发展助推社会转型 D.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 6.清朝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记载: “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又提到“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 ”这些描述可用以说明当时 A.市镇经济的兴起 B.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C.区域经济的互补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7.下表为清末时期部分人物对工业化的看法,这反映出当时 人物 言论 出处 左宗棠 “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谓 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 其能不可也。” 《左文襄公全集·奏稿》 张謇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孙中山 “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孙中山选集》 A.助推工业化成为社会共识 B.实业救国思想渐趋成熟 C.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多样 D.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8.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倡导“新民”思想,强调国民要有独立的人格、 自由的精神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