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7661

2025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2948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三下,学期
  • cover
绝密★启用前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萍乡市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28年春,考古学家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文化遗址发掘出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且带黑色光泽的陶片。龙山黑陶的出土,如同开启一扇了解远古社会的大门,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知。这反映出当时( ) A. 农业生产技术有所进步 B. 手工业制作水平的提高 C. 社会阶层分化初步显现 D. 原始宗教信仰较为盛行 2. 观察下表 国家 大致时间 君主 变法名称 魏国 公元前422年—公元前396年 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 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1年 楚悼王 吴起变法 秦国 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38年 秦孝公 商鞅变法 燕国 公元前311年—公元前284年 燕昭王 乐毅变法 韩国 公元前355年—公元前337年 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齐国 公元前357年—公元前319年 齐威王 邹忌改革 赵国 公元前307年—公元前299年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改革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推知( ) A. 各国对富国强兵需求迫切 B. 诸侯兼并战争已接近尾声 C 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完成 D. 法家治国理念已深入人心 3. 在唐代,商贾议事通常是在酒楼中举行的。商人们会在酒宴上喝酒、交流经验和想法,寻找商机和合作伙伴。唐代文人雅士喜欢在酒宴上互相交流诗文和艺术,酒文化逐渐成为他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这些现象( ) A. 反映唐代商业与文化高度融合 B. 体现了公共空间的社交功能 C. 表明唐代市民文化的繁荣发展 D. 说明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4.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将全国划分为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河东路等十五路。熙宁五年(1072年),宋神宗又将京西分为南、北两路,淮南分为东、西两路,陕西分为永兴军、秦凤两路。六年,河北分为东、西两路。七年,京东分为东、西两路。这些变化反映出( ) A. 经济重心南移影响区划设置 B. 宋代地方行政区划优化调整 C. 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D. 宋代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5. 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废御史台,始创都察院……越二载,复改其内部之机构设置,遂成台、察合事之制”。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意图是( ) A. 提高行政效能 B. 削弱地方官员行政权力 C. 改革监察系统 D. 加强对官员的有效监察 6. 甲午战争前,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以及内地的云南、贵州,社会风尚从“淳厚”走向“浇漓”、由“扬气”转为“洋气”的态势。而甲午战败后,社会风气进一步演变,不再单纯追求“洋”,而是朝着“新”的方向转变。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民族危机推动观念的变革 B. “西学东渐”传人民主思想 C. 儒家学说失去了主流地位 D. 洋务运动促成国人的觉醒 7. 下面是一幅根据电视剧《觉醒年代》绘制的漫画 下列对其的解读中,较为合理的是( ) A. 长袍代表守旧意识仍存 B. 新文化运动未触及传统 C. 传统文化承载革新思想 D. 历史人物形象刻画失真 8. 抗战初期,局势危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积极作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投入了大量兵力,全力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历经艰难,胜少负多。其原因主要( ) A. 国军将领战术指挥不当 B. 敌我双方军事力量悬殊 C. 民众抗战热情未被调动 D. 国际社会物资援助不足 9. 1952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