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8093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23175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辽宁省,语文,答案,PDF,试题,考试
  • cover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崇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战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至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4年12月,《春节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造产代 表作名录,这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 不仅是人们共同参与的、周期性的庆祝传统新年的时刻,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观念与精神价值,连 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活态传承着中华文明。 春节文化既有变异性,也有稳定性,其内蕴的家庭团聚、社会和谐、祈福纳祥、辞旧迎新等精神价值取向数千年 来变化甚微。这些稳定的精神传统融入周期性实践的过年民俗仪式中,为中国人提供了文化认同感。 中国人对过年的家庭团聚仪式极为重视,除夕全国各地都有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的习俗,饭前举家叩拜先人遗 像,而且祭祀之后一般不送神,意思是“请祖宗在家过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除夕、大年初一都是家人团聚的时 刻,“初一日各不相往来”,更不能在亲友家吃饭。过年不仅是家人团聚,也是与祖先共聚,此间既兹含着中国人重 视亲情的家庭伦理观念,又暗含着中国人对生命绵延不息以及个体生命之意义的独特理解。一年一度仪式化的年 夜饭,反复强化着中华民族最为根本的伦理观与人生观。 过节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从《四民月令》来看,汉代过年时就要给乡党者老拜年。对于拜年带来的功 能,《岁华忆语》写道:“肆夥索欠,至天明与债家口角,甚至用武,元旦途遇,必互择道‘恭喜’,顷之龃龉,曾不芥蒂,” 可见春节是一种富有智慧的社会制度设计。明清以来,全国各地都会在春节期间举办社火、庙会、灯会等集体活 动。在过年这样一个“阀限”时段,人们共同参与这些集体活动更容易超越日常身份限制,走向交融与团结。 如果对传统新年的节俗、节物进行分类的话,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驱祟辟邪,如“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 服却鬼丸、喝岁酒、贴门神等;另一类是祈福纳祥,如贴春联、放烟花、系中国结,以及把“福”字倒贴寓意福到,年夜 饭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大年初一吃水饺寓意发财、有弯必顺,吃柿饼、椅子寓意“百事大吉”。宋代之前,过年节俗、 节物以驱祟辟邪为主;宋代之后,尤其明清以来,节俗、节物则以祈福纳祥为主,如《燕京岁时记》中提及的堂花(牡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