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008325
第四单元《了解逻辑规律,识别逻辑谬误》 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1575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第四
,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课件网
) 辑 的 力 量 逻 4.1 了解逻辑规律,识别逻辑谬误 辑 规 律 逻 想要分析谬误 首先要了解逻辑的基本规律 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类型 规律要求 公式表示 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的含义始终保持如一 A就是A 矛盾律 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 A不是非A 排中律 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 A或者非A 充分理由律 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要有 充足的理由 之所以有B,是因为有A或B真, 因为A真,并且A能推出B 逻辑规律 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同一律) 前后矛盾(不矛盾律) 两不可、模棱两可(排中律) 强加因果、相关而非因果(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 01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转移话题 【偷换概念】 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 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孔乙己》不等于所有的鲁迅作品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转移话题 【转移话题】 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 “服务员,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转移话题 【子非鱼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和“鱼为什么是快乐的”明显是两个问题。 惠施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而不是“鱼为什么是快乐的”。 安:在哪里 【谬误分析】 从前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南方人请他吃笋。北方人没有吃过,觉得味道很鲜美,问:“这是什么 ”南方人回答:“是笋,长起来就是竹子。”北方人回到家里看见了竹席,忽然想到竹子既然是笋长起来的,竹席大概也能吃,就把竹席切碎了煮,煮来煮去不得熟。他恼了,跟妻子说;“南方人真滑头,专门戏弄人!”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转移话题 尽管竹是由笋长成的,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质的不同,是两个概念。 文学中的“同一律”谬误 一个德军军官指着毕加索描绘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惨状的画作《格尔尼卡》,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转移对方发起的话题,故意违背同一律,运用这种语言艺术,表达了愤怒和讽刺。 不矛盾律 02 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前后矛盾 小明是个男孩子。 小明是个女孩子。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 小明正在写语文作业。 小明正在写数学作业。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前后矛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 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前后矛盾 (1)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2)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违反“不矛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老子》四章 任务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05-19)
《 五石之瓠》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05-19)
《论语》十二章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05-19)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05-19)
《大学之道》 任务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05-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