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老子》四章 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 “我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受老子思想影响巨大!”(托尔斯泰) 导入 老子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共八十一章,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请著《道德经》。 文本赏析 第11章:有无相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毂:音gǔ,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第11章:有无相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当其无,有车之用 当:在。 之:结构助词,的。 无:指车毂的中空处。 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埏植:埏(shān),和,揉和;植(zhí),土,黏土。 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以为:动词,把······作为。 第11章:有无相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户牖(yǒu):门窗。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给人便利,正是"无"起了作用。 第11章:有无相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中空地方的“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空地方的“无”。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无”。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思考】 1.《老子》怎样理解“有”和“无”?对我们有何启示? (1)“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 (2)启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不要过于狭隘,要兼顾双方。 【思考】 2.试分析本章的论说特点。 从世俗的经验展开思辨,用“车毂”等生活实例,运用比喻论说道理。使用对偶句,增强韵味和气势,富有韵律美。 第24章:修身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走不稳。 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见,同“现”。 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 自伐:自我夸耀。 自矜:自我夸耀。 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 第24章:修身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其,它们。行,同“形”。 物,众人、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