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8339

6.1《老子》四章 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6152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上善若水 祸福相倚 大器晚成 虚怀若谷 自知之明 大智若愚 功成不居 宠辱若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的成语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前两章文意。 2、理解选文思想内容,领悟老子的唯物辩证主义和道家文化内涵,思考其现实意义。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 子 走近作者 《史记》:“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学识渊博,曾担任周王室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之后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一共81章。 《道德经》 作品简介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当时社会开出了一剂与儒家截然相反的“药方”———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以“天道”驾驭“人道”,用“无为”实现“有为”。道家无为而治的学说主张,对中国哲学、中国社会乃至中国人都具有深刻影响。道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周朝式微,诸侯争霸,战乱频频,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洞察祸福之机,深明成败之理,认为只有避世韬晦,才能保全个体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名家范读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准确。 毂(gǔ) 埏埴(shān zhí) 户牖(yǒu) 矜(jīn) 赘(zhuì) 强行者(qiǎng) 泮(pàn) 累土(léi) 几成而败之(jī) 诵读正音 自学指导二(4分钟) 1.根据课下注释,完成第一则翻译。 2.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4、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 三十辐共一毂gǔ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毂gǔ: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 当:在(某处,某时)。 其:代词,代车毂;代陶器;代房屋。 无:指车毂的中空处。 埏shān埴 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以为:把...做成 户牖:门窗。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辐 毂 第十一章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中空地方的“ 无”。和泥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