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老子 四章 老子思想 楚王丢失了最爱的弓 楚王说:“楚王失弓,楚人得之。” 孔子说:“何必曰楚?王失弓,人得之。” 老子说:“何必曰人?失弓得之。” 任务一:初读老子之言 从中你看出了什么样的态度或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修身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讲究不与人争。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老子善于用辩证的角度去看世界,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的核心是朴素辩证法。 ②“上善若水”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谏太宗十思疏》 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无为而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老子的辩证思想: 对立:老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善才有恶。 统一: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转变: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 量(质)变: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知人论世 《老子》,又名《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共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后世评价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魏源 《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毛泽东 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毂gǔ: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 当:在(某处,某时)。 其:代词,代车毂;代陶器;代房屋。 无:指车毂的中空处。 埏shān埴 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 以为:把...做成 户牖:门窗。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辐 毂 辐条 泥土 门窗 无 车子 器皿 屋室 举例论证 思考:2.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器物实体的“有” ,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空“无” ,才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 探究文本,理解内容 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启示:有无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