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8345

6.1《老子》四章 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331396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 ———《史记正义》 “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父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谥曰聃或曰老子,耳漫无轮故号曰聃,为周藏室史。”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道德经》 《老子》又称《道德经》,共81章,5000余字,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多以政治为旨归,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但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出于无意作为,完全是自然而然。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本思想 太极阴阳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核心) 对立:老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 统一:表面看来,相反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转变: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认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 量(质)变: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思想的表现 在立身处世上,老子强调“不争”“柔弱”“知足”等,主张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其理想政治境界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jīn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