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零 15世纪之前: 局限 闭塞 三 两次世界大战: 冲击 破坏 二 两次科技革命: 国际分工 贸易格局 一 近代以来/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 四 二战后: 体系化 制度化 五 20世纪70年-80年代:多极化 六 20世纪90年代: 加速全球化 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 壹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 这是一张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当时,在欧洲人看来,世界就是欧洲、北非及亚洲的一些地方。他们不知道太平洋,不知道美洲,不知道大洋洲,更不清楚南极大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5世纪以前的贸易 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 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的原因 ①15世纪之前的海运尚不具备大规模、远距离和安全廉价的运输能力(海运运输能力相对较弱)。 ②虽然已经有一些以海上贸易为基础的地区性市场贸易网络建立起来,但是这种连接相当松散,尚未能将世界主要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受到很大的限制 ④地理环境的阻隔。 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1)发展原因: (2)表现: (3)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名称:新航路开辟。 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贸易(15世纪———18世纪70年代) 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思考:根据材料及图片概括新航路开辟之后,国际贸易发展有哪些表现? 材料一 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葡萄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色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贸易(15世纪———18世纪70年代) 1500———1800年期间跨文明的互动把全世界人民的命运与未来连为一个整体。在这一时代有三个大的历史进程相互交织推动历史的发展:首先是连接了世界各个地区的全球性海上交通网的建立;其次是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深影响的全球的物种交流……正是这些特征使“近代早期世界”有别于其他历史阶段。———杰里 本特利 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的特点。 ①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 ②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③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①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快速的交通工具将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 世界贸易额剧增 世界贸易特点: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使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