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9165

河南省金科新未来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24251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南省,5月,图片,试题,语文,联考
  • cover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 金科·新未来5月联考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出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小说以叙事为基本文体特征,尤其是源于民间“说话”使艺的白话小说,但古代小 说家讲故事的目的则各自不同。有的是为了娱乐消闲,有的是为了教化劝导,移风易俗;有的小 说则是小说家炫学逞才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文人叙事绝非单纯地为叙事而叙事,一般都有 情志寄托,也即刘熙载《艺概·文概》所谓“寓情”,纵观中国古代小说史,凡经典之作大多具有较 强的抒彩。对此,学术界往往因过分重视古代小说的故事性而忽视了抒情性这一中国古典 小说的显著民族特色。 就文言小说而言,其文体特征深受史传文学影响,而作为史传文学代表作的《史记》被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誉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其强烈的抒彩。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作家很 好地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如《搜神记》卷十六“紫玉与韩重”写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的爱情 悲剧,其中紫玉所吟歌诗情调凄婉,使故事极具艺术感染力。 在某种意义上说,抒情性是促成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的重要因素。唐传奇的出现标 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恰如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所言,它“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 诗笔、议论”,而“诗笔”即指唐传奇小说浓郁的抒彩。洪迈《唐人说荟·凡例》称“唐人小说 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询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他将唐传奇与唐 诗相提并论,也是强调其鲜明的抒情特质。明桃源居士更是将唐人小说的抒情性湖源至楚骚抒 情传统,称《楚辞》之后,唐人以其“奇宕不常之气,钟而为诗律,为小说”,言外之意,唐人小说与 诗歌一样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心志。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HN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源自宋元以来的“说话”伎艺,为迎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故事性乃其第一 要务,但随着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的文人化,其主体抒发色彩亦渐趋显著。如《三国演义》虽属 世代累积型作品,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融评、改于一体的批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赋予评点者以 “第二作者”身份,因此《三国演义》最流行的版本毛评本已属文人小说,具有了鲜明的抒彩, 其卷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即为全书奠定了悲怆的感情基调。 文人独创型作品的抒情性更为突出。如作为明遗民,陈忱对屈原及其楚辞作品产生了强烈 共鸣,作有《九歌》的他除通过所在的惊隐诗社奉祀屈原外,更是有意识地将楚骚抒情传统引入 《水浒后传》,他在该小说序中谈及自己的创作动机,自叹“穷愁潦倒,满腹牢骚,胸中块磊,无酒 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为此他声称自己的这部小说深得“《离骚》之哀”。确实,《水浒后 传》乃陈忱抒发其遠民之悲与故国之思的“泄愤之书”。 一些小说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带有明显的自况意味,此时其主体抒发意识最为强烈, 自然小说的抒彩也十分浓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曹雪芹的《红楼梦》。曹雪芹将自己 的人生态度融注于宝玉这一形象之中,借此抒发自己的悲剧人生感受,他师法的正是楚骚抒情 传统。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曹雪芹借宝玉之口声称自己要“远师楚人”,为此他将小说写成 了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