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5月调研测试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并非陡然现世,而是在日新月异的演变中充分吸收传统矛盾修辞手法,通过并置语义完全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形成既冲突又融合的语义关系,以体现深层的辩证关系,复杂而强烈的情绪也因内聚作用而极富张力。如青年常用“朋克养生”“绝版平凡”等网络流行语标榜自己。在“朋克养生”中,“朋克”所展现的特立独行、个性和“养生”所表现的爱惜身体、乖巧听话,将青年群体高度关注健康,却由于缺乏实施养生行为的现实条件及空间而不得不妥协的情绪张力生动再现:他们甘愿熬夜,但又醉心于保养,于是“用最贵的护肤品,熬最晚的夜”应运而生;他们穿破洞牛仔裤,却又因惧冷而浑身贴满暖宝宝,于是“辣条与金银花齐飞,啤酒共枸杞一色”纷至沓来。青年们在孜孜不倦地“朋克”和勤勤恳恳地“养生”之间“反复横跳”,持续上演着大型魔幻现实主义,这种强烈对比不仅宣泄了青年对快节奏生活的报复性消遣,也表达了他们在现代社会压力下必须爱惜自己身体健康的选择性无奈。这就不难看出,“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在对立中统一,在统一中对立,充分反映了社会对青年的施力和青年对社会的回应,表现出“不有两则无一”的丰富张力。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辩证思维所带来的思辨性,“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的情绪价值在矛盾碰撞中升到顶峰。 “矛盾式表达”流行语虽起于“矛盾修辞”,但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已有了形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从“痛并快乐着”的冗长啰唆到“朋克养生”的短小精悍,“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充分融通网络社会高效沟通速率,抛却太过繁复和不易于流通传播的词语,而选择将相反概念的词根集中在一起,不仅在形式上更加简洁明快,契合互联网“短平快”的时代特点,而且其所形成的矛盾冲突效果更加鲜明有力。同时,互联网时代大范围的圈群互动模式得以构建,网络话语系统也随着特色各异的圈群被切分成大小不一的话语体系。如“朋克养生”“讴歌型吐槽”等词源于微博“超话”,这些网络流行语不约而同地展现了亚文化族群独具的个性和戏谑的特质,而成为特定圈群和特殊语境中的文化符号。只有“女汉子”“土豪”入选了《咬文嚼字》颁布的“2013年中国十大流行语”,其他“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暂未入选任何榜单。这也可间接说明,大多数“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并未在绝大多数网民中大幅度使用,语言使用的区隔壁垒较为明显。 在互联网和融媒体效应双重影响的智媒时代中,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的语言数字化,使声音和体态语频繁缺席,语言交流过程中感情缺位、信息缺失成为常态。“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也由此根据语境和场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与变异,无论是其信息的表现方式、内容的表达能力还是文本的撰写渠道,正经历着由单维向多维的衍化、由单元至多元的孵化,呈现出智媒时代多模态的新面貌。早在2015年,发源于中文网络的“笑哭”表情符号即被《牛津词典》评选为年度关键词。近些年更是出现了用文字和图片构成多模态矛盾表达的“表情包”,如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动图上写上“早点睡吧”,意在于睡前刺激人的食欲,导致其辗转难眠。这在好友间睡前聊天的场景中被视为“放毒”。还有网友给面容耷拉的橘猫配文“满脸写着高兴”,表现心情低落又不得不坚强的矛盾。简而言之,单一文字语言向多元文本符号过渡的多感官、跨模态是“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在智媒时代的必然取向。 (摘编自李少多《“矛盾式表达”:青年网络流行语的文化透视》) 材料二: 矛盾格是将两个辞面冲突而辞里和谐的语义单位组织到一起,通过语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