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1825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794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学年,-2024-2025
  • cover
2025年春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同步练习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基础训练 知识点 科技名著 1 .明代一位医药学家常年在各地实地观察、采集各种药物,还收集了大量药方,最终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这位医药学家是( ) A .徐光启 B .李时珍 C .宋应星 D .徐霞客 2 .下表整理了徐光启推广农作物和整理农书的材料,表明 其( ) 1607—1608年 将甘薯从福建引入上海,进行农业实验,成功种植,撰写《甘 薯疏》,推广种植经验 1613—1621年 在天津建立水稻试验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撰写 《北耕录》《宜垦令》等农书 1622—1625年 在上海和天津的经验上,整合前期农学著作,完成《农政全书》 的初稿 A .学习四方科学技术 B .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C .注重搜集文献资料 D .具有实践探索精神 3 .《天工开物》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无论是百姓汲水舂米的日常工具,还是制取海盐、炼铁、纺织、榨油、造纸等精巧技术,均有记录。据此可知,《天工开物》( ) A .涉及领域广泛 B .记载技术先进 C .呈现方式多样 D .社会影响深远 知识点 明长城和北京城 4.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 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体现出长城( ) A .功能具有多样性 B .旨在抵御外来侵略 C .象征着皇权至上 D .技术先进质量优异 5 .下图所示内容为明清北京城的布局,宫城位于城中心,处于层层保卫之中。这样的设计体现出明朝政治的特点是( ) A .监控地方 B .强化皇权 C .削弱相权 D .政令畅达 知识点 明清的思想家 6 .明清三大思想家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其中,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 ”思想;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观点。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 ) A .资产阶级思想的呈现 B .对程朱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 .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知识点 小说和戏曲 7 .(2022·广州)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如《水浒传》 《红楼梦》等,大量使用口语化的民间语言,热情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抗争精神。这反映了(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藩镇割据的出现 C .东南倭寇的猖獗 D .市民文化的繁荣 8 .京剧脸谱中红色表示忠诚耿直;黑色表示刚正不阿; 白色表示奸诈多疑。关羽忠肝义胆, 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 ”则是黑脸,曹操“面带奸诈 ”便是一副白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 .渗透一定的价值取向 B .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 C .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D .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 9 .《天工开物》中记载: “豆贱(便宜)之时,撒黄豆于田,一粒烂土方 寸(一粒黄豆可以肥田方寸) ,得谷之息倍焉(双倍收益) 。 ”这反映出我国 传统农业( ) A .生产经营不计成本 B .大肆兴修水利工程 C .尊重自然规律精耕 D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10 .甘肃省甘谷县的元代壁画《唐僧取经归来图》中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的形象。据此推知,吴承恩的《西游记》( ) A .吸收了前代艺术成果 B .再现了元杂剧的兴盛 C .描写了社会现实生活 D .反映了封建社会衰亡 11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农政全书》共60卷,内容丰富,计有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等12目。全书既大量考证收录前代有关农业的文献,又 有徐氏自己在农业和水利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译述,堪称当时祖国农业科 学遗产的总汇。……但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该书“与科举 功名毫无关系 ”。因此,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 《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从世界范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