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押题预测 作文 一.作文(共20小题) 1.(2024秋 宝安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要求:明确文体,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在“群”与“己”之间找平衡,是人的天性。但是在今天,这种平衡已经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自称“孤独星人”,只喜欢“人畜无害”地宅着,即使在微信上与别人聊得火热,也未必愿意跟对方坐下来当面聊聊。 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2.(2024秋 龙华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段时间,“‘毛坯人生’与‘精装朋友圈’”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人在高原上旅游,吸一口氧走一步路,但朋友圈发的却是“永远自由”;有人露营碰到大风、一片狼藉,但朋友圈发的却是精修美图和“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文案……哪怕生活一地鸡毛,朋友圈也必须“精装”到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2024秋 宝安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要求:明确文体,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映后引发热议。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借助深度访谈、查阅档案、走访相关人士等多种方式,使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少有人知的传奇人生得以生动呈现在观众眼前。 你身边一定也有重要却被忽略或遗忘的人或事,你又是如何将这段沉没在时间长河中的记忆打捞起来的?请以“打捞沉没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备注: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4.(2025 海淀区校级开学)作文,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作家周国平说:“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从零开始”或“未完成”是人生中常常出现的状况,如何应对这类状况,需要“觉悟”写下生活中“从零开始”或“未完成”的故事,也许就是“觉悟”的过程。 上面的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5.(2025 海淀区校级开学)作文,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中国诗人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的理想生活和精神归宿应在何处寻得? 上面的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6.(2025 南宁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 八佾》)在孔子看来,《韶》和《武》都是很美的音乐,但是《韶》反映的是尧时期的时代气度,有和睦之美;《武》反映的是武王伐纣的乐舞,毕竟有征伐之意,所以“未尽善”。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常常追求“尽善尽美”。然而,现实中“尽美却未尽善”与“尽善却未尽美”的现象不胜枚举。 在复兴高级中学《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选修课上,同学们将就以上内容展开研讨。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参与课堂讨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2025 未央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中国人“土”,并把“土”当做贬义词。而文评人刘琼在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