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3570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2氮及其化合物(24张)

日期:2025-05-2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2711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二,化合物,及其,5.2.2,高一,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材料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三、氨和铵盐 1、氨 (1)氨的物理性质 色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无色 气体 刺激性 气味 比空气 的小 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较低 易液化 注:液氨因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2)氨的化学性质 实验5 6: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步骤: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 三、氨和铵盐 (2)氨的化学性质 实验5 6: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现象: 原因: 结论: 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大量氨溶于水后,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形成负压,这时外界的大气压将烧瓶中的水迅速压上去,形成了喷泉。 极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三、氨和铵盐 气体 溶液 A H2S 稀盐酸 B HCl 稀氨水 C NO 稀H2SO4 D CO2 饱和NaHCO3溶液 练、(2020全国Ⅲ)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三、氨和铵盐 气体 滴管及烧杯内液体 造成负压原理 液体能否充满烧瓶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标况) NH3 HCl NO2 CO2 H2S NO+O2 水 NH3溶于水(1:700) 能 1/22.4 水 HCl溶于水(1:500) 能 1/22.4 3NO2+2H2O=2HNO3+NO 水 不能2/3 1/22.4 碱液 CO2+NaOH=NaHCO3 能 碱液 H2S+2NaOH=Na2S+2H2O 能 4NO+3O2+2H2O=4HNO3 不一定 水 酸液 碱液 碱液 可用于“喷泉实验”的组合 (2)氨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氨大部分与水结合成NH3·H2O(一水合氨),少部分的NH3·H2O会电离成NH4+和OH-。 NH3+H2O NH3·H2O NH4++OH 注:(1)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 NH3↑+H2O (2)NH3是中学阶段所学的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碱性气体。 三、氨和铵盐 (2)氨的化学性质 ②与酸反应 NH3+HCl=NH4Cl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 原因:氨与氯化氢相遇迅速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 思考:浓氨水遇浓硫酸、浓硝酸也会产生白烟吗? 挥发性酸(如HCl、HNO3)遇氨气均有白烟生成;难挥发性酸(如H2SO4)无此现象。 2NH3+H2SO4=(NH4)2SO4 NH3+HNO3=NH4NO3 三、氨和铵盐 (2)氨的化学性质 ③与氧气反应 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 === 4NO+6H2O 催化剂 (工业制NO的方法) 三、氨和铵盐 (2)氨的化学性质 ④与其它氧化剂的反应(如Cl2 、CuO、NOx等) 2NH3(少量)+3Cl2=N2+6HCl 8NH3(过量)+3Cl2=N2+6NH4Cl 应用: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泄露 2NH3+3CuO=N2+3Cu+3H2O (实验室制N2) 4NH3+5NO=5N2+6H2O 8NH3+6NO2=7N2+12H2O (治理NOx污染) 三、氨和铵盐 (3)氨的用途 制 纯碱 制 化肥 制 冷剂 有机 合成 原料 制 硝酸 三、氨和铵盐 2、铵盐 (1)概念: 由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大多数铵盐都是白/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分解 NH4Cl == NH3↑ + HCl↑ 三、氨和铵盐 (3)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分解 NH4HCO3==NH3↑+CO2↑+H2O 特点:挥发性酸(如HCl、H2CO3等)形成的铵盐,受热时分解为氨和对应的酸。 NH4NO3==N2O↑+2H2O 特点:氧化性酸(如HNO3等)形成的铵盐,受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三、氨和铵盐 NH4Cl == NH3↑ + HCl↑ (3)化学性质: 实验5 7:铵盐与碱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少量NH4Cl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注意通风),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加热条件下铵盐与碱反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