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5801

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三)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272605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海南省,图片,试题,语文,学期,冲刺
    2025届高考冲刺三(语文)试卷答案 1.B 2.D 3.A 4. ①坚定的立场表达使用“坚决反制、奉陪到底”“绝不接受”“绝不坐视”等强硬措辞,明确且毫不含糊地表明中国面对美国霸凌时的坚定立场,体现出大国在原则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和坚定魄力。 ②强烈的情感态度。“狂挥关税大棒”“单边霸凌、歇斯底里”等表述,鲜明地表达出对美国行径的不满与谴责,彰显中国作为大国敢于对不合理现象说“不”的勇气。 ③有力的比喻论证。“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一比喻,形象地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发展空间,传达出中国不惧外部冲击、从容应对挑战的底气和魄力。 ①丢弃幻想,坚持斗争。丢弃以躲避退让求和平的幻想,下定斗争决心,充分认识到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②明确斗争方向与立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站在人民立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善于斗争,讲究策略方法。做到忧患意识和战略定力的统一、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的统一、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的统一。 ④坚守发展主动权,增强抗压实力。保持自身发展节奏,扎实做好国内的事,不断增强经济、科技等综合实力。 A C (4分) ①表明严知孝对“兼爱”“非攻”等墨子思想的尊崇,希望墨子的主张能够得以继承和发扬:②凸显严知孝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与他在现实中的清静无为、独善其身形成鲜明对比。(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6分) ①主题内容展现民族精神。本文以江涛与严知孝的对话展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精神。②人物塑造体现民族性格。本文叙述严知孝坚守民族文化传统,运涛、江涛等新一代青年前赴后继,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③创作手法传承民族传统。本文借鉴古典小说的技巧,以运涛被捕的激烈冲突为背景,侧重以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④环境描写渲染民族氛围。本文对院落的环境描写、对送蟹以及吃蟹的叙述,描绘了一幅幅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景画和风俗画。⑤语言运用富有民族特色。本文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质朴浑厚、简洁明快,以短句和口语为主,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民族风格。(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10. BDF 句意:由此可知在上位的人不把利益都占尽,那么百姓就有办法生存,假如有办法生存,又何苦去做盗贼呢? 11.C A.正确。B.正确。改变/消灭。句意:这样还不能使人心改变。/消灭得差不多。C.错误。意义不同。动词,料想/动词,忧虑。句意:防备意外情况。/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D.正确。句意:往往是由于主管官吏失去抚慰和驾驭的能力。/应当交给主管部门评定对他们的惩罚或奖赏。故选C。 12. D D.“百姓应该加强与官员的情感联结”错,原文“夫民之于官,畏之不如信之,信之不如亲之。官于民亲,则民为官用,而盗可弭矣”说的是官员应当使百姓信任亲近他们,如此才能在百姓的参与下用严法有效治盗,消除盗患。故选D。 13. (1)如今数千里都没有麦子,他们离开的话将能去哪里呢?只恐怕善良的百姓都会去做盗贼了。(“安”,哪里;“但”,只;“良民”,善良的百姓;“举”,全、都。) (2)内部争斗不发生,国家就没有嫌隙,即使外敌入侵很严重,也还可以应对。(“作”,发生;“间”,嫌隙;“甚”,严重。) 14. ①让利于民,为百姓开衣食之门;②防微杜渐,把盗患消弭于萌芽;③官民一心,以严刑峻法打击盗贼。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前季康子担心盗贼,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如果您不贪求财物,即使奖励人们去偷窃,他们也不会去做。”由此可知在上位的人不把利益都占尽,那么百姓就有办法生存,假如有办法生存,又何苦去做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