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奋进的历程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道:“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共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名词 解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0课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道:“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共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名词 解释 1. 唯物史观:通过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脉络,让学生理解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识到这一理论体系是顺应中国国情与时代发展需求诞生的,从而掌握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 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大事年表,明晰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使学生能将各阶段理论创新、政策实践置于特定时空框架,把握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 3. 史料实证:研读邓小平南方谈话、党代会报告等史料,培养学生搜集、辨析、运用史料能力,通过史料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增强论从史出意识。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基于史料对关键历史概念,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合理阐释,能多角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原因,提升历史思维。 5. 家国情怀: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坚定道路自信,树立为国家发展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 学习目标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壹 时间: 会议名称: 指导方针: 伟大决策: 历史意义: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改革开放 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壹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理论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壹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2.初步提出:中共十二大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1982年 北京 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结合国情,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基本形成:中共十三大 时间: 地点: 内容: 路线: 原则: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1987年 北京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