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5967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6460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9课,对外开放,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学 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认识闭关锁国导致封闭落后,对外开放促进繁荣富强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比较近代中国被迫开放和当今中国主动开放,以及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史实,并研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史料实证: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4.家国情怀: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课标要求 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学生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历史课程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史实,对中国近现代重大事件有初步了解。该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能对对外开放原因、意义等进行初步分析。但面对对外开放格局这样时空跨度大、涉及因素多的内容,全面构建知识体系仍有困难 。 学习对外开放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他们也易受外界多元信息影响,需在学习中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客观看待对外开放中的机遇与挑战。 重难 点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实。 教学难点 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理解实行对外开放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新课导入 (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回顾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45年。 二、素养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浏览,教师解读目标 三、新课讲授 【名词解释】对外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引进来外国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走出去,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目标导学一:破冰启航:经济特区的“试验田”与体制突围 1、背景 【分析材料】概括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 材料四: 【学生回答】①经济落后,自身建设的需要②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③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建立经济特区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42页的内容,找出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学生回答】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分析材料】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兴办经济特区? 材料: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汕头,因为它对着东南亚……” 学生回答: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是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出示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提出问题:有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老人”、“圈”分别指什么? 【学生回答】“老人”:邓小平。“圈”是指:划出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3、特点 【分析材料】结合教材45页知识拓展,说说经济特区到底“特”在哪里? 材料一:除投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