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伟大成就、失误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出现失误的影响、原因及教训。 教法学法 讲授法,合作讨论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材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新课导入 (展示两张报道水稻产量的真假的报纸)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两份报纸。一份报道说某地水稻亩产达到了上万斤,另一份则报道实际平均亩产只有几百斤。大家觉得哪份报纸更可信呢? 【学生回答】我觉得第二份报纸更可信,因为上万斤的产量太夸张了。 【教师总结】很好,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数据的真实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虚假报道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挑战和困难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这一课,来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完成结合课本27页,找到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学生回答】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地点是北京。中共八大的内容是: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教师行为】讲述中共八大召开的意义:①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师引导】(出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材料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教师提问】为什么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下答: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制定的决策(主要任务)完全符合国情。 2.探索失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教师讲授】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出示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相关材料) 材料:(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 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 【教师提问】“多快好省”强调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你们从总路线的内容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下答:片面强调“快”,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但是也指明了党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