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盛世滋生图》,领略盛世之繁华。 1.通过学习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史实,认识到经济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鱼鳞图》、清朝《耕织图·耕》等史料,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理解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耗减……———(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图 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末清初的战乱,造成全国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 1.背景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②明朝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 ③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清朝延续这一做法。 材料一 “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 ———明太祖朱元璋 材料二 徙江南百姓于凤阳,迁山东民众于河北,徙沙漠遣民屯田北平附近,徙江西农民于云南湖广等。明初为了巩固边防,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戍边。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等整理 材料三 清朝延续明朝的土地普查和鱼鳞图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康熙 材料四 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雍正 ①明太祖下令开垦荒闲的田地,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原因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①耕地面积: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各朝粮食产量(单位:亿斤) ———来源: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清朝开荒执照 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表现 ②兴修水利:清政府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朕(康熙)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清圣祖实录》 明清时期设置河道总督,负责全国水道的治理,对黄河的治理尤为重视,采用加固堤防等各种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水患。 清朝《黄河筑堤图》局部 材料二 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3.表现 ③种植农作物 ②农作物:清朝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粮食产量提高。 ①引进新作物:明朝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 ③经济作物:棉花、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商品化程度加深。 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阅读教材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北方种植早熟型稻种 南方推广双季稻 中原地区采取麦、豆轮作套种技术 哈哈!我在我家几亩地上种上了甘薯和玉米,竟然大丰收了,这样家里的人基本上都能吃饱啦。 3.表现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整个社会起到什么作用?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乾隆年间《万国来朝图》局部 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