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6195

新教材七下历史第9课 《辽、西夏和北宋并立》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7151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新教材,教材,七下,历史,9课,辽、西夏和北宋并立
  • cover
课题 第9课《辽、西夏和北宋并立》 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探究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形成原因,认识政治格局受经济、军事、民族等多种因素影响,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政权兴衰作用,如北宋经济繁荣却军事积弱,辽、西夏军事强盛但经济发展有差异,背后是生产方式和资源分配等因素。 2.时空观念:借助地图、时间轴,明确辽、西夏、北宋的地理位置与存在时间,了解其疆域变迁,如辽在北方崛起,控制草原与部分农耕区,北宋占据中原和南方,西夏据西北,直观把握政权并立时空特征。 3.史料实证:研读盟约、贸易往来等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民族政权间交流碰撞,如澶渊之盟后宋辽互市,用史料论证民族融合推动历史发展。 4.历史解释:分析三国和战,如宋夏和议影响,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能力。 5.家国情怀:认识各政权是中华民族历史部分,增强民族认同与自豪感。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辽、西夏的建立,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包括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政治经济措施以及和战情况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复杂特点及深远影响,如民族交融的表现、政治格局的演变等。 教法学法 讲授法、自学法 图示法、引导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新课导入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张精美的“穿越邀请函”。 【教师提问】“同学们,假如你们真的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事情呢?”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授 【教师过渡】契丹人在北方草原完成了从游牧部落到强大政权的蜕变,建立起幅员辽阔的辽国,以独特的政治、军事制度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而几乎同一时期,党项族不甘落后,在西北完成整合,建立西夏,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目标导学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一)探寻神秘民族--辽与西夏的建立 1.契丹族的兴起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视频,概括契丹族兴起的过程。 【学生回答】 起源: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隋唐时期:契丹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3.唐朝末年:北方汉人避乱,北上谋生,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4.9世纪后期:契丹逐渐开始农耕生活,建筑房屋、城邑,学会了冶铁、纺织。 2.辽的建立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辽建立的基本情况,并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行为】阅读教材,概括辽建立的基本情况。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反映了辽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路? 材料: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百官志》 【学生回答】因俗而治 3.党项族族的兴起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党项族兴起的过程。 【学生回答】 1.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原属羌人的一支。 2.发展:唐朝时,党项集中到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后因平定黄巢起义有功,封为节度使,赐姓李。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4.西夏的建立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西夏建立的基本情况,并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行为】阅读教材,概括西夏建立的基本情况。 【教师总结】着重介绍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以及创制西夏文字等重要措施,展示西夏货币、文敕牌等文物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归纳总结】四人小组讨论,归纳辽和西夏有哪些相同的统治措施? 【学生回答】小组讨论,归纳辽和西夏统治措施的相同点,并填写表格。 【教师过渡】党项族在西北大地崛起,建立西夏,谱写了一段独特的民族奋斗史。其政治军事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格局。而与此同时,北宋与辽在北方的对峙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在军事、外交等方面碰撞不断 ,共同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