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大运河的历史及意义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唐———五代十国 两大盛世: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三次动乱: 隋末农民起义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一大趋势: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重现—发展—分裂) 589年 隋灭陈 统一全国 581年 隋朝建立 五代十国开始 907年 朱温灭唐 唐朝由盛转衰 755年 安史之乱 978年 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结束 960年 北宋建立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618年 唐朝建立 时空坐标 581年 589年隋灭陈 576年周灭齐 隋 581年 杨坚称帝 定都长安 589年 杨广灭陈 结束分裂 605年 开凿运河 兴建洛阳 606年 广建粮仓 609年 御驾西巡 重联丝路 一、隋朝的兴亡 广设粮仓 兴建洛阳 开通运河 隋朝大运河与主要粮仓示意图 回洛仓遗址 材料: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终月而罢,所费巨万.....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日:“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储存粟米)壹万肆仟陆佰陆拾伍头陆斤陆胜。 ———据竖街东第五行回洛仓刻铭砖 贯通南北 巩固统一 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 民族交融 一、隋朝的兴亡 材料三: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说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杜佑:《通典·食货典》 物资储备丰富、 分布广、沿河分布 隋朝的繁盛 国力雄厚 财政充裕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运河从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长江、黄河和淮河 工程量巨大 1.在地图上找出粮仓大致位置。 2.结合材料与地图,说明粮仓分布有何特征? 一、隋朝的兴亡 时间 户数 口数 大业五年(609年) 8,907,546 46,019,956 贞观十三年(639年) 3,041,871 12,351,681 表2 隋末唐初在籍人口数 问题2:大业五年后,在籍人口数为什么呈现下降趋势? ———据[唐]魏征主编的《隋书·地理志》,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第二卷整理 人 口 式 微 粮仓规模宏大、布帛丰富 大运河、洛阳城的修建 统治者施行暴政、穷奢极欲 人民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 耗费大量 人力物力财力 农业生产力遭到破坏 一、隋朝的兴亡 材料:帝以诸藩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值。”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癸未,第一军发,终四十日,引师乃尽,旌旗亘千里。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隋书》卷四帝纪第四 结合教材与所学:1.指出隋朝隋朝的对外政策不合理性体现在哪里? 2.思考隋灭亡的原因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1.对外政策:①显示国威,对外国来客十分慷慨,却不爱惜民力,人民生活贫苦 ②征讨高丽,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2.隋:国库充盈,但统治者穷奢极欲,超过社会承受力———国富民穷,短命为亡 一、隋朝的兴亡 时间 户数 口数 贞观十三年 (639年) 3,041,871 12,351,681 神龙元年 (705年) 6,156,141 37,140,000 开元十四年 (726年) 7,069,565 41,419,712 天宝十四年 (755年) 8,914,709 52,919,309 表3 唐朝前中期在籍人口数 生 齿 日 繁 ———据[唐]魏征主编的《隋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