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壹 ·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地理环境 ⑴两河: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西亚) ⑵两河 流域: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主要沿两河分布 ⑶城市分布特点: ⑷两河流域形成早期文明的原因: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圣经》中的“伊甸园”即在此。 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农耕发展 交通便利 商贸活跃 两河流域南部 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约公元前3500年 壹 ·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兴亡 兴起 强盛 统一 灭亡 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约公元前24世纪 外族入侵 内部战乱 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建立统一、强大的 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约公元前1595年 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公元前539年 亚述 帝国 新巴比伦 王国 两河流域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苏美尔人 古巴比伦王国疆域 新月沃地 贰 · 古巴比伦王国,文明高峰 1.汉谟拉比的统治: 汉谟拉比 (约前18世纪) 政治 经济 法律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大兴水利,“开凿河渠” 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对外 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对内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栽入史册。 贰 · 古巴比伦王国,文明高峰 2.《汉谟拉比法典》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马什 权杖象征权力 体现君权神授 ⑴地位: 法典全部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石柱上。1901年发现,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⑵内容: 第201条:若自由民击落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牙齿,则应赔偿银三分之一名那。 第205条: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 第117条: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奴,则他们在其买者或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3年,至第4年应恢复自由。 第102条:倘塔木卡(大商人)以银贷与沙马鲁(小商人)而不计息,而沙马鲁于所至之处遭受损失,则彼应以全部本金归还塔木卡。 ①严格的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②发达的奴隶制度: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具有绝对权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 ③活跃的商品经济:法典中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较为系统地继承了两河流域的法律精华。对犹太法典、波斯等国的成文法典,乃至古希腊、罗马的立法都产生影响。 ———张宏生《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 》 贰 · 古巴比伦王国,文明高峰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都要判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⑶评价: ①进步性: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意义) ②局限性:代表的是统治阶级奴隶主的利益,奴隶毫无地位可言。刑罚比较残酷,具有一定野蛮性和原始性。同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是十分有限的。 ⑷目的: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实质) 3.古代两流域的文明成就 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