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开局一个碗 结局一根绳 明朝:1368年———1644年 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朝末帝崇祯 第17课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深度肥宅爱好者” ———20年不上朝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红丸案的一月天子” ———即位一月嗑药而亡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深度高达手办热爱者” ———名气仅次于鲁班的工匠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生性多疑,错杀袁崇焕” ———(1611年—1644年) ①明朝中后期,皇帝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材料1: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英宗时期的王振、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权倾朝野,排斥异己。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浙党、齐党、宣党等争权夺利。 ———《中国古代史》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1.表现 政治腐败 壹 周臣《流民图》 万历年间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1倾=100亩,博外120亩) 天启年间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崇祯年间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政治腐败 壹 2.影响 ①朝政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控制力下降 ②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时间 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影响 结果 万历初年(明神宗) ①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 ②整顿吏治 ③巩固边防 ①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②政治局面也为之一新。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张居正改革 壹 张居正(1525—158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贰 材料一 (明朝后期)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原有的赋税)难缓,额外复急。 ———郑廉《豫变纪略崇祯元年(1628年)》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根) ②陕西北部连年大旱(直接原因)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贰 材料二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1.原因 ①陕北起义 ②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③建立政权 ④直抵北京:1644年 明朝灭亡 明朝时间:1368———1644年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贰 2.过程: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gě),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明末歌谣 原因: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②规定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材料研读 支持拥护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贰 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崇祯皇帝自缢处(煤山,今景山) 朕自登基十七载,上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首......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 ———崇祯《血衣遗诏》 结合材料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理解明朝灭亡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①根本原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②直接原因: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③重要原因:后金兴起,与明朝交战,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①统治者要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保持政治清明。 ②要关注民生,以民为本。 ③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拓展探究 原因: 启示和教训: 1644年4月攻入北京,初期还能严肃军纪,但很快农民军便开始腐败,李自成与其他首领瓜分宫嫔,畅饮宫中,唯一关注的事就是登基大典。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评价李自成起义 ①直接推翻了明朝的统治。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土地的要求,农民起义发展到新的水平。 ②农民阶级有其自身局限性,成功之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