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0049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5-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67217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同步,PPT,25张,课件,世界格局,演变
  • cover
(课件网)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迪亚士航线 达 伽马航线 哥伦布航线 麦哲伦航线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导入新课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Contents 目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三、早期殖民扩张 1.人口迁移 (1)原因: (2)表现: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各地人们相互往来,推动人口的迁移。 ①美洲族群混合: 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幅减少,欧洲人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 ②其他洲族群混合: 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根据16至20世纪人口迁移的方向,请概括这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⑴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如英国向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地迁移人口; (2)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如欧洲国家向拉丁美洲各国移居人口; (3)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即亚非欧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 史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促进美洲开发; ②改变人口地理分布,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③促进世界物种交换。 消极影响: ①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 ②印第安人灭顶之灾; ③非洲和黑人的灾难; ④导致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1)原因: (2)表现: 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①从欧亚到美洲: 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②从美洲到世界: 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2.物种交换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根据材料,根据教材40页第2段,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