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复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2017 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三大改造完成 过渡时期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年探索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 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主主义社会 历史坐标感知:中国现代史分期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新时代 时间界限: 一条主线: 两大阶段: 一条道路: 三个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史与成就史。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概述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目录编排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八大、“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原因以及意义;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奋斗的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社会 性质 1949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66年 1976年 过渡时期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开始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第一部《中 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颁布 三大改 造基本 完成 “一五计划”完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文化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成就 探索失误 思维导图:把握单元知识结构 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编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完成 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建设成就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文化大革命” (1953-1957) (1966-1976)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1953-1956)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失误 “一五计划”成就、1958-1965年、“文革”时期 左倾错误 模范人物 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 经济建设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发展。 知识建构 时间 目的 背景 特点 主要成就 一大桥 二铁路 三公路 四工厂 意义 1953-1957年底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建国初,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且门类不全,许多重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物质条件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1957-武汉长江大桥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