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022888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同步练,新情境命题 重难探究)(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23722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原卷版
,
探究
,
重难
,
命题
,
情境
,
新情境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使用导航 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15-20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 【新素养·历史解释】 1.“黄仁宇评价:张居正改革是‘官僚体系自我调节的巅峰,却未能突破传统框架’。”这强调其根本局限在于( ) A.个人道德缺陷 B.未触动封建制度根基 C.忽视农业生产 D.过度依赖海外贸易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张居正改革是‘官僚体系自我调节的巅峰,却未能突破传统框架’”结合所学可知,黄仁宇评价张居正改革为“官僚体系自我调节的巅峰”,说明改革在既有封建体制内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但“未能突破传统框架”则指出其根本局限: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核心(如土地所有制、君主专制等),仅通过行政手段调整而非制度性变革,B项正确;个人道德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忽视农业与史实矛盾(张居正重视赋税改革),排除C项;依赖海外贸易不符合明代中后期海禁背景,排除D项。故选B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 2.“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历时三年查出隐漏田亩1.8亿亩。”这一举措的直接作用是( ) A.打击豪强地主逃税,增加财政收入 B.强制推行均田制 C.促进海外殖民扩张 D.废除人头税制度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历时三年查出隐漏田亩1.8亿亩。”可知,张居正下令清丈全国土地的主要目的是清查被豪强地主隐瞒的田产。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田地被地主豪强隐匿以逃避赋税,导致国家财政困难。通过清丈查出1.8亿亩隐漏田亩,将这些土地纳入征税范围,直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豪强地主的逃税行为,A项正确;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制度,与明朝无关,排除B项;海外殖民扩张与张居正改革无关,排除C项;废除人头税发生在清朝雍正时期,而非明朝,排除D项。故选A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 3.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B.蒙古贵族的劫掠 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 D.社会矛盾尖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张居正改革背景”和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改革前夕,明朝政治上官僚机构臃肿,贪污腐败盛行,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财政入不敷出,国家财政困难,外部有蒙古贵族时常劫掠边境,倭寇骚扰沿海地区,处于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中,A项正确;蒙古贵族的劫掠仅体现了外患的一部分,没有涉及内部的政治、经济等诸多问题,排除B项;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只是内部问题中的一部分,没有包含外部威胁以及社会矛盾等其他重要方面,排除C项;社会矛盾尖锐是内部问题的一个表现,没有体现出外部危机以及统治腐败、财政困难等其他关键因素,不能全面代表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A项。 【新素养·史料实证】 4.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从中可以看出,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生产破坏 B.满族兴起、清兵入关 C.皇帝昏庸、宦官专权 D.社会动荡、农民起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武宗和明熹宗都将政事交给宦官处理,自己则沉迷于享乐和个人爱好,导致宦官专权。这种情况反映了明朝后期皇帝昏庸无能,宦官掌握实权,导致国家治理混乱,最终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土地兼并和生产破坏是属于经济方面,而材料是明武宗统治的昏庸,属于政治方面,排除A项;满族兴起和清军入关是满族与中原王朝的矛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导学案(含解析)(2025-05-22)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导学案(含解析)(2025-05-22)
第11课 古代日本 导学案(含解析)(2025-05-22)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导学案(含解析)(2025-05-22)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导学案(含解析)(2025-05-22)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