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2893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新情境命题 重难探究)(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26847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原卷版,探究,重难,命题,情境,新情境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使用导航 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15-20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 【新素养·史料实证】 一、选择题 1.某学校开展了以“古代文明·异彩纷呈”为主题的微型科技图片展,下面三幅图片是其中一个展区的展品,这一展区的标题是( ) A.科技名著 B.医学典籍 C.文学经典 D.农业巨著 【新素养·史料实证】 2.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主要是指( ) A.《本草纲目》是农政科技巨著 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 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D.《本草纲目》文学价值高 【新素养·唯物史观】 3.下图是小茗同学整理的历史绕口令,她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本草纲目》李时珍,医药巨著世人惊。 《天工开物》宋应星,工艺百科传后人。 《农政全书》徐光启,农学史上他第一。 A.宋元科技 B.文学巨著 C.史学巨著 D.明清科技 【新素养·历史解释】 4.通过下面内容,可知明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具有( ) 著作名称 内容 《本草纲目》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A.开创性 B.总结性 C.前瞻性 D.理论性 【新素养·史料实证】 5.明朝时,长城沿线(蒙古)“布帛锅釜及针线梳篦米盐糖果之类,应从贾人互易”,更有“九边生齿日繁……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的景象。这说明明代长城( ) A.防御功能为主 B.加强了经贸往来 C.修筑规模最大 D.巩固了明朝统治 【新素养·史料实证】 6.小明同学对明长城有这样一段文字介绍: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小明对长城的介绍意在呈现( ) A.建造频繁,耗费民力 B.技术领先,质量过硬 C.规模庞大,设施完善 D.布局合理,设计独特 【新素养·时空观念】 7.如图所示为明朝北京城的布局,宫城位于城中心,处于层层保卫之中。这样的设计体现出明朝政治的特点是( ) A.监控地方 B.强化皇权 C.削弱相权 D.政令畅达 【跨学科·语文与历史】 8.下列人物的言论共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A.民本思想 B.道法自然 C.家国情怀 D.和而不同 【跨学科·语文与历史】 9.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创作面世并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专制的削弱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闭关锁国的推行 【新素养·历史解释】 10.党的十八大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昆曲的传世之作 B.京剧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誉为“国剧” C.《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D.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指《资治通鉴》《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学科素养综合】 二、材料题 11.根据下面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朝的科技名著》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