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教学质量阶段性诊断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共60分) 1,开皇元年,隋文帝“以官牛五千头,分赐贫人”;此后关中连年大旱,百姓饥馑, 隋文帝命令分道开仓赈给,对遭水旱之州,皆免其年租赋。这表明隋文帝() A.重视水利建设B.强化中央集权C,关注百姓生活D.提倡勤俭节约 2.“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 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强调,运河网络()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重了百姓徭役负担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巩固隋朝统治 3.隋唐时期,“庶族希望靠科举制而发家,士族希望靠科举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 没能科举中第,家族就会继续贫困;如果士族没能科举中第,家族就会没落。”由 此可见,科举制()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促进了教育发展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4.隋朝最盛时,全国人口约有四千六百万。608年正月,隋炀帝征发河北百余万人开 永济渠,男丁不足,妇女也被征发:同年七月,又征发二十余万人修筑长城。611 年,隋朝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经济发展B,妇女地位上升C.人民安居乐业D,生产力被破坏 5.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灭亡,即位后,经常与大臣讨论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以及治国的 方针策略。他甚至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 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A,善于谋略 B.虚心纳谏 C.重视生产 D.轻徭薄赋 5. 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 位同学查找的两段史料,由此他希望了解( 出 处 杜佑《通典》卷七 杜甫《忆昔》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 史 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 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 料 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A.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开放的社会风气 7.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 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8.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二十窟初唐“西方净土变”中 舞伎图,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 相对而作胡旋舞。它可用于说明唐朝() A,政治稳定清明 B.文化包容开放 C,妇女地位低下 D.经济繁荣昌盛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1页共6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