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5241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全真模拟(含答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922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历史,学期,期末,测试,全真
  • cover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全真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2.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没有如“人门兼美”一 类的附加条件。由此可见,科举制( ) A. 选拔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 B.终结了以官举士的方式 C. 不利于选拔高素质的官员 D. 选才体现公平开放特色 3.杜佑《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此社会状况的出现得益于( ) A.唐太宗的励精图治 B.武则天的承前启后 C.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D.宋太祖的崇文抑武 4.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时期,改革税制和兵制。据此可知,唐朝兴盛得益丁 ( ) A.社会稳定发展 B.文化丰富多元 C.制度创新发展 D.对外开放包容 5.某班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的内容出现了“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等要点,由此可判断他 们探究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 安史之乱 C. 藩镇割据 D. 黄巢起义 6.“和亲是唐朝主要的民族政策,密切了唐朝与相关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与交融。”下列哪一史实符合这一观点( ) A.大运河的开通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7.从表面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的因素在不断增长。当时“统一的因素”不包括 ( ) A.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长期统一的历史影响 C.各地经济发展联系密切 D.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8.唐代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体现了( ) A.文学应反映社会现实 B.文学的形式要多样 C.诗歌应注重格律对仗 D.文人应追求辞藻华丽 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诗句反映中外交往的是( ) A.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0.北宋中期,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同时也减少军费开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对应措施是( ) A.保甲法B.募役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 11.(河南中考)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 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 ) A. 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 活字印刷普遍使用 D. 文化助力技术创新 12.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出行省制度(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使地方官员没有了权力 C.对后世影响力非常大 D.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13.据统计,在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地点都发现了中国古瓷,如在东非肯尼亚古城遗址 中,发掘出土了许多元明时期的青瓷和明代青花瓷。这能证明元明时期( )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农业生产的发展 C. 海外贸易的兴盛 D. 科技的领先地位 14.“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领着她的儿子耶律隆绪,率二十万大军长驱南下,再次攻打宋朝。……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宋真宗亲率大兵北上抗辽……”材料所述史实为( ) A.巨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澶州之战 D.郾城大捷 15.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的建议,依照中原王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