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C;材料指出华夏族由多族错居交融而成,体现通过不断交融形成 的特点 2.B;甲处到乙处(春秋战国到秦汉)儒家思想认可程度上升主因是 汉武帝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3.B;拓跋氏改姓“元”并葬于中原,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直接相关 4.D;科举制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入仕途径,反映其打破垄断的影 响 5.C;《梦溪笔谈》描述的“胶泥刻字”是活字印刷术的特征 6.A;从秦到明中央机构变革,丞相权力削弱直至废除,体现专制皇 权不断加强 7.B;1841 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侵占香港岛,1997 年香港回归,对应 事件为鸦片战争与香港回归 8.A;洪秀全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的体现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 义方案 9.D;“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南京解放,对应渡 江战役 10.C;清末学堂课程既有经学又有西学,体现新旧交织的教育状况 11.B;对邓小平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其余为史实叙述 12.A;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明成果是《汉谟拉比法典》 13.C;贝多芬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背叛共和而去掉其名字,反映对专制 的不满 14.D;政府建立工厂后转让给民间,体现殖产兴业中官营示范、民营 跟进的历程 15.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属于二战后拉美国家新发展,与亚非拉主 题相符 16.A;材料强调联合国通过预防性外交等措施减少冲突,体现其维护 全球安全的作用 17.(1)趋势:从多样到统一;从金属货币到纸币。(2)A:孙中山。背 景:货币(1)为纪念中华民国成立;货币(2)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货币 (3)为段祺瑞执政。(3)事件:一五计划。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 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素:科技发展;国家政策支持;经济 实力提升 18.(1)价值:激发历史学习兴趣,转化知识为故事,促进主动探究。 (2)俄国:城市武装起义;中国:农村包围城市。(3)事件:抗美援朝 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影评示例:《志愿军》展现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背景是美国侵略威胁中国安全,内容体现志愿军英勇,意 义是维护和平,价值在于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19.(1)事件:新航路开辟。方向:多极化。(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 命领先;南北战争维护统一;垄断组织发展。(3)目的:遏制中国高 端制造业发展。违背趋势:经济全球化。(4)担当:坚持开放合作, 共解全球难题,反对单边主义 20.示例:观点: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基础。阐述:西安事变和平 解决促成国共合作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正式合作,红军改编为 八路军,共同进行淞沪、台儿庄等战役,体现国共合作凝聚抗战力量, 推动抗战进程,是胜利重要保障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