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6730

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九 浮力 讲义(含解析)

日期:2025-05-2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19757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考点,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高频
  • cover
考点九 浮力———中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分布 分值比率 考点 知识点 分值 题型 浮力 5% 浮力 3到6 选择、填空、计算、简答、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知识小结 知识点一 浮力 1.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公式:。 (4)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2.“称重法”测量浮力 如图所示,将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F浮+F=G,即F浮=G-F。因此,只要测出物体的重力G和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可由F浮=G-F求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3.浮力产生的原因 图示 受力面 深度 压强 压力 原因 前、后 相等 相等 F前=F后,二者是一对平衡力 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压力差 左、右 相等 相等 F左=F右,二者是一对平衡力 上、下 h2>h1 p向上>p向下 F向上>F向下, F浮=F向上-F向下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G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m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三、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沉浮条件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 2.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木船 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可以漂浮在液体的表面上,做成空心的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轮船 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做成空心的,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也增大了可以利用的浮力;轮船载重大小用排水量表示,指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潜水艇 通过水舱吸水和排水的方式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气球和飞艇 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如热空气、氢气及氦气等)来工作 密度计 根据物体漂浮时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液面所对密度计刻度越靠下,液体密度越大。 3.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 方法 公式 适用情况 压力差法 常用于已知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的情况 称重法 常用于已知物体的重力和物体浸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情况(物体未接触容器) 公式法 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①已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或质量;②已知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平衡法 常用于已知物体的重力或质量,且物体的状态是漂浮或悬浮的情况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五块、一杯清水、一杯盐水。 2.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按照a,b,c,d,e的顺序进行实验。 3.实验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液体密度有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4.交流与反思 (1)用“称重法”计算浮力: (2)a、b、c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3)a、c、d说明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4)a、d、e说明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操作过程: (2)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3)表达式: 注意:①注入溢水杯中的水的液面必须至溢水口,只有这样,溢出的水的体积才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②必须保证物体排开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才会有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溢出的水所受的重力。 ③将物体浸入溢水杯时,要缓慢浸入手不要晃动,直至水不再流出为止,为了使实验精确,最好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为减小实验误差,应先测空小桶的重力,再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