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马鞍山市部分民族学校2025届高三五月考前集中评估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管子小匡》中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并举的记述,并认为华夏(“中国”)居中,为五方的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观念升华。这一记述反映出 0 A.百家争鸣的盛况 B.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C.华夏认同的增强 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2.下表列举了先秦诸子百家代表作中关于“圣人”的一些描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道德经》 圣人之治,虚其(指人民)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孟子》 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A.表达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强烈愿望 B.体现了以道德规范社会行为的需要 C.反映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时代诉求 D.说明了各派学说在融合中趋于一致 3.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 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4.唐代,除依据政治区位、交通、民族边疆划分州的等第外,还按户口多寡作为划分依据,其划分状况如下表所示。下表内容可用于说明唐代() 等第 等第解释 备注 上州 武德年间:三万户以上;永徽年间:二万户以上;显庆年间:三万户以上;开元十八年:四万户以上 大都督府、上都督府入此 中州 显庆年间:两万户以上;开元十八年:二万五千户以上 中都督府入此 下州 开元十八年:不满二万户 下都督府、都护府入此 A.国家治理较为理性 B.羁縻政策效果突出 C.地方行政效率较高 D.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5.下图为中国古代京杭大运河变迁示意图,这反映了() A.漕运海运联系紧密 B.关中地区经济逐渐衰退 C.南方经济地位上升 D.交通建设便利经济交流 6.以下为明太祖在其所编定的《皇明祖训》中对历史上对外关系所作的经验总结。据此可知,明朝对外关系()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A.倡导平等交流 B.维护朝贡体系 C.讲求礼法秩序 D.体现睦邻友好 7.清初四川“丁户稀若晨星”,政府以“五年不征”政策招募湖广移民。至乾隆四十一年,四川省人口从 60万增至2140万,形成“五方杂处,俗尚各别”的文化多元性。由此可知() A.行政区划调整加速移民进程 B.赋役改革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C.国家政策推动社会组织重构 D.战乱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8.下表是中国1870-1894年进口商品结构及比重统计表(单位:千海关两)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源于() 类别年份 鸦片 棉制品 其它商品 (含铁、锡、煤、煤油等)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1870-1874 25978 39.12 21451 32.30 18984 28.58 1880-1884 29636 37.49 23265 29.43 26149 33.08 1890-1894 29947 21.10 49653 34.98 62332 43.92 A.晚清经济被动转型 B.社会消费能力提升 C.列强侵略不断加深 D.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9.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过程中,国家以税收和低价收购的办法获取原来属于地主、又被地主消费掉的那部分农业剩余,并将其分给贫农、雇农,其余的则投入城市工业化。这一措施() A.体现了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B.意在结束农村的土地私有制度 C.使国民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