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7562

2025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8次 大小:641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专题
  • cover
八下期末专题复习 一、外交关系 一、新中国成立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 时期 外交成就 新中国 成立初期 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了解)建国初期的外交环境: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一边倒” 20 世 纪 50 年 代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形成:1、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①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背景:国际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兴起,但仍面临着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 中国②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概况:1955年,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时,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特点(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意义: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万隆精神”: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 三、日内瓦会议 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 特点: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背景: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50年代外交成就影响: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世纪 70年代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背景: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②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之下,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被台湾当局“代表”占据;③新中国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意义: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力;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美国霸权地位削弱;③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毛泽东: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 二、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 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③改善中美关系符合双方国家利益的需要。 中美关系正常化具体过程: ①初步接触: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闸门。 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③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影响:①对中美双方: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的对峙,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②对中国: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对美国:改善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局面;④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新时期中美关系的特点:合作与竞争并存,既有合作又有摩擦。 三、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改革 开放后 1、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2、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影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