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衰落,政治分裂; 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极一时; 思想:基督教会统治一切,强调禁欲苦行; 政治:王权的加强; 奠定民族国家基础 经济:工商业的复兴,自治城市运动兴起; 思想:世俗大学兴起; 课前回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中世纪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的因素,承接着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的是设在罗马的基督教和分散于各地的缺乏文化修养的世俗封建势力,饱含人文主义光芒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湮没无闻。 第8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文艺复兴 约公元14-17世纪 宗教改革 约公元1517年 近代科学的兴起 约公元16-17世纪 启蒙运动 约公元17-18世纪 时空定位 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之光 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尊崇理性。 柏拉图:哲学王建立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国家高于个人。 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 波塞冬 阿波罗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黑死病(鼠疫),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欧洲人死于这场灾难,大部分城市的死亡率超过50%以上,“尸体大多数像垃圾一样被仍上手推车”。 一、文艺复兴 “复兴”的原意为“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 性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兴起 天主教神学占 统治地位 神权至上 表 现 主 张 禁欲苦行 来世幸福 促 进 创造财富 现世享乐 意大利 文艺复兴 主 张 现实 追求 矛盾 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根本原因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文化条件 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②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中坚力量 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中世纪的欧洲: (神权的绝对统治) “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 人是神的附属品 主张禁欲主义,消极处世,人性被压制 一、文艺复兴 历史背景 宗教神学观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 来世观念 等级观念 蒙昧 主义 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追求自由幸福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冒险精神 崇尚理性和科学,重视科学实验,追求知识, 自由平等 深化拓展: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