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5月质量监测试卷·历史学科 2025.5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政动,须将原 填涂处用橡皮擦净。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 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陶寺遗址中大型墓慕主皆为男性,除随葬有陶制彩绘龙盘和玉钺及大量随葬品外,还发 现了鼍鼓、石磬、陶鼓等乐器组合,其具有更多标识身份地位的意蕴,表现出早期的“礼乐” 制度。这表明陶寺遗址 A.阶级阶层分化较为明显 B.礼乐制度已经形成 C.开始迈入父系氏族社会 D.华夏认同观念出现 2.有学者统计商代赐贝铭文有41例,占目前发现的赏赐类铭文总数的80%。其中赏赐海贝 最为多见,称为赏贝或赐贝,此类赏赐多在王朝祭祀、宴飨等礼仪场合进行。商王此举意在 A.确立分封等级 B.巩固君臣纽带 C.强化宗法认同 D.服务君主专制 3.战国时期,秦国任用聚落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人物为里吏,辅助官僚行政体系施政。但秦在 统一前夕调整里吏选任原则,选用无爵或低爵平民担任典、老,将基层社会中原有领柚人物 排除在里吏群体之外。这一变化旨在 A.提高基层自治能力 B.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调和地区之间矛盾 4.唐高宗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六部职责之外的新问题,需要不断派遗使 职处理,临时派遭的使职逐渐演化为固定职务,形成新的行政体系。开元十一年(723年), 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并列五房分理政事,将使职的政务纳入宰相管辖之下。这一变化 A.强化中央集权体制 B.导致中枢效率降低 C.推动行政体系革新 D.加剧相权分散趋势 5。《宋会要辑稿》载宋仁宗天圣五年十一月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 田收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反映北宋 A.门第观念日趋淡化 B.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6.北宋欧阳修的《魏论》中写道:“故魏之取汉,无异汉之取秦,而秦之取周也。夫得正 统者,汉也:得汉者,魏也:得魏者,晋也。晋尝统天下矣。推其本末而言之,则魏进而 正之,不疑。”但南宋的朱熹在编修《资治通鉴纲目》时以蜀国纪年,以文化正统来维持合 法性。对这种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史学家可建构事件之间的逻辑 B.弄清基本事实是史学家的根本追求 C.历史事实有时会因解释而变化 D.不同记录方式反映史学家立场差异 7.《丽江府志》记载纳西族人“务耕植、畜牧”,“勤俭治生”,改土归流后“则渐染华风, 服食渐同汉制”。而“汉人多来自江右、关中及辰沅各处,衣冠华饰与士苗殊,久或染土人 旧习,亦不尽然。”这主要体现了改土归流 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