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专题一 浮生若暖 课标要求: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文明的标志是城市建立;阶级对立;文字出现(最主要);国家形成。 材料一 文明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与“蒙昧”和“野蛮”相对而言,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赵剑峰《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 材料二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家产生的两大标志:一是阶级的出现;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口述史料: 口头讲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神话传说、俗谚、回忆录等 实物史料: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遗物等 文献史料: 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史书、书籍、报刊等 文明如何证实 一、追根朔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文明产生的条件 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西亚、南亚、中国、中南美洲等地) 材料: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①身份转变、社会分工出现;②交换贸易产生;③定居生活、早期城市出现。 一、追根朔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文明产生的过程 农耕 畜牧 劳动生产率提高 阶级 国家 文字 农耕生产 需要定居 城市 剩余 产品 记事 管理 生产力 文明 私有制 贫富差距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社会分工 管理、文化创造 农业、手工业 交换、贸易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 社会形态 采集 渔猎 生产 关系 社 会 分 化 二、灿若星辰: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约公元前2千纪 古希腊文明 北非: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 古埃及文明 西亚: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 古代西亚文明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约公元前3千纪 古印度文明 中国: 黄河和长江流域 中华文明 (一)文明区域分布及特点 1.统一性: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②基本上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③多临近大河流域,自然环境适合农业的发展;④古希腊文明属海洋文明,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城邦民主政治。 2.多元性: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基本独立发展,明显的多元特点。 文明早期发展(起源)的特点:各个文明独立发展,具有分散、多元特征。 二、灿若星辰: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 (二)细观多元文明的表现 1、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1)发展历程: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②约公元前2900年,在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③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2)文明成果: ①政治制度: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二、灿若星辰: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 (二)细观多元文明的表现 1、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2)文明成果: ②法律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