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湖北荆州屈家岭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罐。早期陶罐口部多为敞口,口径较大,呈喇叭口状,方便取放东西。中期的陶罐在装饰性上已经有所发展,开始出现弦纹。晚期陶罐多为敛口鼓腹或者曲腹,同时,用于祭祀的曲腹罐开始出现。陶罐的发展演变可说明当时 A.已经出现了社会大分工 B.与龙山文化存在一定交流 C.先民开始产生审美意识 D.社会精神文化得到了发展 2.秦朝关于传递文书的法律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遗失)者,亟告官······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追查)之。”这反映出秦朝 A.关注文书内容的真实完整 B.文书处理制度规范严密 C.重视公文格式的书写规范 D.通过文书提高行政效率 3.有学者研究发现,安史之乱后,唐中央在各镇设有监军院,各镇在长安亦置进奏院。唐廷不能任派河朔型藩镇节度使,但诸镇藩帅的拥立,毫无例外地都要得到监军使认可,并由他们奏报中央批准。而唐廷与河朔藩镇的战争多围绕着藩帅的任命、旌节的授予。由此可见藩镇 A.严重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具有游离性与依附性并存的特点 C.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 D.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4.北宋诗词中对前代功勋卓著历史人物的抒写可谓俯拾皆是,如司马光“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梅询“亚夫金鼓从天降,韩信旌旗背水陈。耆致尔功还奏阙,图形仍许上麒麟”。这一现象折射出 A.现实危机激发士人的爱国情怀 B.程朱理学强化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诗词兴盛植根于历史文化 D.重文轻武国策营造宽松文化范围 5.据明代县志记载,乡贤邹守益在江西吉安建立各类机构收养鳏寡孤独者、流民,施以粥药救济饥民;乡贤张履祥生前课徒乡塾,致力整顿地方风俗,死后人祀乡贤祠。这表明明代 A.乡贤成为辅助地方治理的主要力量 B.基层治理具有一定的自治色彩 C.理学向基层渗透提升地方教化水平 D.乡贤对稳定地方秩序有所裨益 6.1882年2月,《申报》发表评论,批评一些地方乡试弊端,清廷旨谕两江总督左宗棠“斟酌情形,设法办理,以期永除陋习”。戊戌政变之后,慈禧旨谕天津、上海、汉口等地查禁报馆,惩办报人。这反映出 A.近代传媒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 B.近代报纸的功能逐渐引起官方关注 C.晚清政府继续大兴“文字狱” D.报纸渐成传播进步思想的主要载体 7.著名实业家张謇不仅于1905年在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创建了女子师范学校,还出资创办了其他各类女校,如:女师附小、张徐私立女子小学、女工传习所、保姆传习所等等。此外张謇还举办过各种各样的女工培训班,如纺织、火柴、蚕桑等。张謇的这些活动 A.贯彻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得益于清末新政的推动 C.追求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D.顺应了社会转型的趋势 8.1920年9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法租界霞飞路的石库门里创办了外国语学社。学员除了学习外国语,还要求学习马列主义。学社还安排学生到工厂调查,到街上散发传单,到工人夜校教书,参加工人罢工等。据此可知,该学社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深入开展 B.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贯彻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D.明确了中国革命未来方向 9.从1932年初至1934年秋,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党史上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反腐肃贪运动,依法严惩了一批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分子。陕甘宁边区时期,高等法院依据《惩治贪污条例》判处原陕甘宁边区贸易局局长肖玉璧死刑,在根据地引起极大震动。这些举措 A.表明中共不断深入推进自我革命 B.顺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路线 D.利于树立执政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