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材料题(共20小题) 1.(2024 通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 材料二:中国疆域的发展变化表明,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力量和悠久历史。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政治上曾出现过种种的动荡和危机,周以后,朝代更替,民族相争,但是商征服夏又继承夏,周征服商又继承商。政治史上的连续性在疆域上表现持续的稳定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原先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不断的接触,混杂和融合,不断出现分裂和消亡,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地理环境对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疆域形成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材料三:在中华儿女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长期奋斗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形成了牢不可破、坚不可推的“大一统”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影响下,中华民族追求疆域领土统一、推崇中央政府权威……历史一再证明,只要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就能够强盛、安宁、稳定,人民就会幸福安康。 ———摘编自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 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摘编自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应对西北边疆危机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相关史实,阐述“要在中央”对“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作用。 2.(2022 绥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三:隋朝时,创立进士科,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材料四:清朝时,雍正帝设立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重要的中枢机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材料一中,秦朝“标准货币”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提出者是谁?“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 (3)材料三中,“新的选官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 (4)材料四中,“中枢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3.(2021 南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