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2613

第一单元 第二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30163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中国,复习,一轮,统编,历史
    第二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理纲要 记要点 1.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后,诸侯纷争。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 3.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我国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质,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整合教材———融通必修与选必修 一、诸侯争霸与上层建筑变革 春秋争霸 战国纷争 背景 ①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 内容 “春秋五霸”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 实质 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权力下移 奴隶社会趋于瓦解,国家趋于统一 影响 ①造成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根本性变迁。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和     观念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农业 ①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各国纷纷兴建水利工程。 ②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     生产模式【选择性必修2·P22】 手工业 ①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②出现了手工业家庭、民营和官营作坊【选择性必修2·P23】 商业 ①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商业中心城市,不少商人富比王侯。 ②春秋战国时期,“    ———的格局被突破。 【选择性必修2·P36】 ③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选择性必修2·P39】 2.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原因 ①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处于急剧变动之中。【选择性必修1·P22】 ②政治: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选择性必修1·P3】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改革 内容 ①经济:实行     政策,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②政治: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在选官制度上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军功授爵制) 特点 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影响 ①顺应时代潮流,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树立了范例。 ②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③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选择性必修1·P22】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和户籍制度 1.选官制度 (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2)举荐和军功授爵制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方式 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选择性必修1·P30】 2.户籍制度 起始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   时期 秦国 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选择性必修1·P99】 四、思想解放运动 1.概况 (1)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 儒家 (孔子) 政治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途径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     ;同时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教育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文化 整理五经 道家 (老子) 唯物论   为本原,天人合一 辩证法 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社会变革 儒家 孟子 人性善,提倡“  ——— 荀子 人性恶,隆礼重法 阴阳家 邹衍 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道家 庄子 逍遥自由 墨家 墨子 提倡节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