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五月模拟训练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 是先秦时期“章渠水道”线路复原示意图。该区域水系纵横,水陆交通网与铜矿遗址、粮仓遗迹相连。据此可推断,该区域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奠定楚国强盛基础 C.改变中原交通格局 D.铸就华夏认同观念 2.《后汉书》记载,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过目成诵,终通百家;刘梁身为宗室后裔,自幼孤贫,以在集市卖书谋生。上述史料可以佐证,东汉 A.印刷技术改良 B.地方官学设立 C.商品经济活跃 D.社会阶层分化 3.据《隋书·地理志》记载,隋朝建立前后地方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如表1。 时期 州/郡数量 县数量 580年 211州、508郡 1124 县 589年 241 州 1524县 609年 190郡 1255县 表1 这些调整旨在 A.适应统一需要 B.保障赋税收入 C.扩大统治基础 D.加强中央集权 4.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中书省收到浙东道就江南秀才免差问题的文书,经查找发现,此前有儒人优待的圣旨,但只在北方执行。朝廷决定沿用此政策,并派人去江南诸道开读圣旨。元朝这一政策 A.有助于边疆内地管理一体化 B.减轻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C.延续了“四等人制”治理模式 D.有利于儒学的传承与发展 5.表2为明清时期自耕农生活水平估算。 五口之家(二大,三小) 收支(明清石) 占总产比重(%) 亩积 10亩(明清亩) 总产 3×10=30 100 口粮 20 67 农本消耗 4.5 15 税粮 5 16 衣着 2.34 7.8 余额 包含衣着 0.5 2 扣除衣着 -1.84 -5.8 表2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小农经济呈现明显的脆弱性 B.农业多种经营兴盛 C.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D.人地矛盾不断加剧 6.20世纪初部分外国媒体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如表3。 《华中邮报》 (英国) 当一名英国官员为在汉口搁浅的舰队订购煤炭而受到阻挠时,以维护大英帝国当局利益为已任的这家报纸,立即对控制煤炭的革命军表示抗议。 《华尔街日报》(美国) 这次革命“破坏了铁路特许权,危害了货币改革,干扰了贸易,威胁着在华美国侨民的生命财产”。 《社报》 (日本) “武昌、汉阳、汉口均落入革命军手中,但外国人极为安全,一般秩序维持良好。” 表3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国家利益影响媒体立场 B.新闻报道强调客观真实 C.文化传统左右媒体观点 D.思想观念决定新闻报道 7.广东商界数百年旧习,在农历年初二,雇主请雇工吃饭,如席间雇主将鸡头对着某工人说:“辛苦你一年了,多吃点,莫客气”,这就意味着该工人被辞退了,这一习俗被称为“无情鸡”。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广州大多数工会与雇主约定,解雇工人务须经工会同意。这一变化折射出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 C.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8.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依靠“红色圩场”(圩场:乡下的集市)进行零星贸易。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决议》,鼓励各种群众的、私人的商业机关去寻找新的商业关系,开辟通商道路。上述措施 A.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9.1951年中央人民广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