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史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当时万国首领以手持玉璋的形式向夏禹表示臣服。而频繁见 诸股周铜器铭文中的“扬”字(如右图),正是一人下跪手持玉器上举之形。以“有夏”自 王 称的周人,则在册命礼中将此种仪节发挥至极致。据此可知 A.夏朝构建起严密的礼乐规范 B.殷周礼仪文化的核心内涵趋同 C,玉器是早期王权的专属象征 D.周人借礼仪承袭强化政治认同 金文“扬”字 2.两汉王朝虽多次颁发“限田令”,甚至把“授田制”的对象由军功贵族调整为底层无地农民,但民生实况 却持续恶化,终致汉王朝覆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偏差 B.豪强兼并土地难以遏制 C.国家授田标准脱离实际 D.地方权力过大缺乏监督 3.武则天时期,尚书省主官左、右相(从二品),人少稳定,实际都省事务由尚书左丞(正四品上)和右丞(正 四品下)负责处理。六部中人事变更的频度与其在朝廷权力结构上的重要性成正比,依次为吏部、兵 部、刑部、礼部、户部、工部。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官僚体系运作出现制度转型 B.六部行政职能发生本质变化 C.中枢人事调整强化皇权统治 D.中央行政权力分配趋向分散 4.据宋朝蔡襄的《荔枝谱》记载,每年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 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日本、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欧阳修亦 言“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秋时立券买之,至春见花。”这反映出宋朝 【考前押题·历史第1页(共6页)】 K A.信用经济推动区域产业分工深化 B.民间消费观念的根本性变化 C.商业信用体系保障市场交易有序 D.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5.龚自珍提出:“天地,人所造,众人自造,非圣人所造…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我光造日月, 我力造山川,我变造毛羽肖翘,我理造语言文字,我气造天地,我天地又造人,我分别造伦纪。”这一观点 A.彰显出对传统哲学观的反思突破 B.符合注重实证的考据方向 C.背离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潮流 D.体现了对程朱理学的继承 6.下面为1820~1910年中国出口贸易与区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采 300H 白一非口岸或其接毁城市 200上 一△一H口规模0%25%的区域 --·出口规模25%50%的区域 100 ◆-山口规模50%-75%的X设 ◆一出口规模75%100%的区域 0A 1820 1851 1880 1910(年) A.国内战争频发主导人口增长态势 B.对外贸易扩大影响区域人口结构 C.区域资源先天差异引发人口迁徙 D.自然经济稳定阻碍人口流动趋势 7.陈独秀把中国人的觉悟过程分为七个阶段。据此可知,陈独秀 第一阶段 明中叶,“西教西器初入中国” 第二阶段 清之初,引入西方的“火器历法” 第三阶段 清中叶,发起洋务运动 第四阶段 清末,实行戊戌变法 第五阶段 民国初建,推翻帝制 第六阶段 民国初年,军阀专政,反对专制的呼声日高 第七阶段 “民国完法之实施”“吾人最后之党悟” A.主张学习苏俄以实现救亡 B.否定前几个阶段的探索 C.认识到思想启蒙任重道远 D.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8.20世纪20年代中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