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7310

第四单元 第一讲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课件 学案 练习 共3份打包)2026届高中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71632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3份,中国,复习,一轮,统编
    第一讲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 理纲要 记要点 1.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后不久,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 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3.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4.隋唐时期以法律与教化为代表的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增强。 整合教材———融通必修与选必修 一、隋朝兴亡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   ,是为隋文帝。 2.统一:589年,   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3.建设 广设仓库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   兴建洛阳城 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开通大运河 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灭亡 原因 ①隋炀帝的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各地起义: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标志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二、唐朝盛极而衰 1.唐朝盛世 建立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贞观 之治 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标志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 发展 建立 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发展 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 盛世 原因 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表现 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2.唐朝衰落与国家分裂 藩镇割据 形成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影响 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政治黑暗 朋党之争,宦官专权 黄巢起义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 唐朝灭亡 907年,    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五代。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加山西的   称十国 三、隋唐的制度创新 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选官制度———科举制 背景 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选择性必修1·P31】 演变 形成 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特点 以分科考试方式选拔人才,具有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作用 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官员管理与监察 【选择性必修1·P31、32】 隋朝 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 唐朝 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 2.行政制度 三省六部制 东汉时,以中朝官形成的尚书台正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成为三省制的雏形;隋唐时期定型 机构设置 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也叫政事堂)为三省宰相议政场所 运行 机制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朝 废郡,以  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唐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