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7314

第四单元 第三讲 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日期:2025-05-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28818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中国,复习,一轮,统编,历史
    第三讲 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理纲要 记要点 1.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到唐朝达到新的高峰。 3.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整合教材———融通必修与选必修 一、隋唐时期经济繁荣 农业 技术体系 到隋唐时期,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选择性必修2·P4】 灌溉工具 唐朝出现了   ,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选择性必修2·P20】 商业 信贷 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选择性必修2·P39】 交通 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选择性必修2·P69、70】 二、隋唐赋税制度变革 1.魏晋时期(租调制) 前提 适应    需要,保证国家赋税收入 内容 一夫一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一定量的布帛,叫做“调” 2.唐前期(租庸调制) 内容 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影响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3.唐中后期(两税法) 原因 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目的 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内容 ①每户按   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影响 ①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三、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 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三教合归儒” 隋朝时期,儒学家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三教并行政策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道教最受尊崇 佛教本土化 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选择性必修3·P8】 儒学复兴运动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 2.文学艺术 诗歌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  ———和“  ——— 书法 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   最为有名 绘画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    被尊为“画圣” 3.科技成就 建筑 隋朝   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 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天文学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 孙思邈完成《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    》,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拓展教材———丰富历史的理解和储备 |概|念|阐|释| 柜坊与“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实质上是一种汇兑业务。唐代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辩|证|看|待| 诗歌的史料价值 近代学者陈寅恪把唐诗当作史料,史诗互证,开创了诗文证史、研究历史的新方法。唐诗是研究唐朝历史的一手史料,可以反映唐朝社会兴衰、重大历史事件及民众生活等。如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当然唐诗作为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感彩与主观加工因素,因而必须与其他文献和实物史料相互印证才能够尽可能反映历史真相。 |史|学|前|沿| 佛像本土化 佛教造像的本土化首先表现在造像集中反映了人们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