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7355

第六单元 第一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68087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3份,中国,复习,一轮,统编
    第一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理纲要 记要点 1.明朝废除宰相后,皇帝设立内阁承担秘书工作,宦官也趁机获取了更多权力。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2.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倭寇和西方殖民者成为海防的新问题。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危机初显。 3.长期以来,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明末,满洲崛起,所建立的清朝成为继明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整合教材———融通必修与选必修 一、明朝的统治 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废除宰相 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设立 内阁 原因 废除宰相后,皇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设立 明成祖在位时,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 运行 内阁官员主要工作是“  ——— 地位 明朝中后期,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但仍然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 中央 集权 明初废行中书省,权力由布政使司、    、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朝廷向各省派出   、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选择性必修1·P6】 宦官 专权 由于宦官更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加之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逐渐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2.明朝的国家与基层治理 (1)官员选拔与管理 【选择性必修1·P32、33】 选拔 考试分乡试、会试与   三级,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考核 制度严密,有考满(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与考察(京官与外地官员的定期考核) 监察 ①都察院:     负责纠察内外百官,代皇帝巡按各省。 ②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③特点:御史与给事中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 (2)法律与教化 【选择性必修1·P48】 法律 ①以唐律为蓝本制定《    》,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 ②重修《问刑条例》,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    的体例 教化 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朱元璋的“六谕”,用法律解释“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3)户籍制度与基层组织 【选择性必修1·P100、101】 户籍制度 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 基层组织 实行里甲制,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 (4)张居正改革 【选择性必修1·P23】 背景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措施 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结果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3.明朝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 目的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概况 15世纪前期,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沿岸 影响 积极 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消极 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 (2)沿海形势 “倭患” 与抗倭 表现 日本海盗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 将领     和俞大猷等 结果 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表现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退出台湾 4.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内陆边疆 明蒙关系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 ②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③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经略西藏 ①封授给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②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③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招抚东北 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