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辛亥革命 统编版|纲要上|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第18课 时空坐标 1911年10月10日 1900年 1912年1月1日 狭义:1911年(辛亥年)武昌起义 广义: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目录 壹 山雨欲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遭受重挫,试图通过实行“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3)认识: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一、中央、地方机构的调整及冗员的裁汰。 二、建立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军”、警察制度。 三、调整和制定合乎近代规范的法律制度。 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五、整理财政,改革币制。 六、废科举,兴学校。 ◎1901年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 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兴起: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②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向美国人民的呼吁》 ( 1904年8月31日)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前提 核心 补充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满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没有明确反帝 没有具体民众个人的权利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来源 内 容 局限性 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如何理解“三民主义”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课堂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会怎样评价三民主义?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进步性 (2)局限性 时代性、民主性 革命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