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后 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问题思考: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基本概况 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高,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越高。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表现—衣: 70年代的衣着 建国初 “灰蓝黑绿”的时代 改革开放后…… 50年代的衣着 项目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特点 80年代的北京街头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2.表现—食: 1990年第一家麦当劳 在深圳开业 深圳本土美食 各大菜系 中外料理 营养均衡 绿色食品 粗细搭配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饮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项目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特点 40年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只有6000多亿斤,只能实行定量、定点、凭票购粮。在那个年代,想请客吃饭,光手中有钱可不行,还得有粮票。老百姓讲的是吃饱就行,因此膳食结构十分单一,主要以主食消费为主。亲友们见面时一开口就问:“吃了吗 ”这是最朴素、最实在、最贴心的问候。 ———摘自中国经济网 饮食结构单一,存在温饱问题。 “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概念深入人心。 票证见证时代的变迁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项目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特点 2.表现—住: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住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2.表现—娱: 项目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特点 休闲娱乐,享受生活 娱乐生活比较单一,简单快乐 项目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特点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2.表现—消费: 2023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依据图表,说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变小,说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恩格尔 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 消费支出总额 × 100﹪ 城乡居民收人低,物资匮乏,限制人们的消费购买力。 城乡居民收人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消费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饮食结构单一,存在温饱问题。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概念深入人心。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人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城乡居民收人低,物资匮乏,限制人们的消费购买力。 认识: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生活的变迁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知识归纳 通过表格列举衣、食、住、行、消费、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变化,你有什么认识 贰·交通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