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会徽以动感的舞姿加上瑶族特有的“梧桐花纹”,不仅呈现出乳源瑶族同胞把石上松那常青、耐寒、根扎石山的宝贵精神代代传诵,更彰显出对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热情与期待。吉祥物“抱抱虎”是瑶族与华南虎元素的融合,抱抱的寓意,既展现出中国文化底蕴,又展现了民族特色、民族团结进步,运动和活力的精神品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探究思考】: 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依靠什么制度来实现和保障的呢? 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 知道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选必一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目 录 【回顾旧知】: 列举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并举例说明,分析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 方式: ⑴战争:征服、平叛,如打败匈奴;平定准格尔部叛乱 ⑵并存:和亲、会盟。如秦明修长城抵御匈奴和蒙古; 汉初和唐朝与匈奴和吐蕃的和亲。 ⑶归属:加强管理 册封,如唐朝册封南诏首领,明清册封藏族领袖; 设官职和机构管理,如中央的典客、鸿胪寺、理藩院; 地方上的军政机构,如都护府;羁縻性质的机构, 如都督府、都司、卫所、土司;办事大臣。 ④移民屯田,开发边疆:如汉朝屯戍政策 ⑤互市贸易 ⑥政治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意义: 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疆域,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促进了边疆开发,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回顾旧知】: 列举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并举例说明,分析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90年 提出“三个离不开” 1997年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012年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9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立 发展 完善 理念(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 时空坐标 概念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的一项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基本特点 ①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②政治和经济因素相结合 ③历史和现实因素相结合 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大的制度优势 (1)历史渊源: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947-1966) 1、背景 地域分布: 形成: 在中华文明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特点:分布上———交错杂居 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 情感上———相互亲近 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一些借鉴。 (2)历史经验: 1、背景 材料 历代在民族事务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又强调因俗而治。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历代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管理体制也构成了我们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