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光 现 象 第三课时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夯实基础 1. 【传统文化】(2024巴中)诗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看到水中的“游鱼”比实际位置浅,这是( ) A. 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B. 光的反射现象 C. 光的折射现象 D. 光的色散现象 C 2. 【传统文化】(2024重庆)下列关于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述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一道残阳铺水中———水中的夕阳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 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呈现出红色是因为江面反射了红光 C. 可怜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夜空的弯月是自然界中的光源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珠特别明亮是因为白光发生了色散 B 3. (2024上海)有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平静的光滑水面,若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可能为( ) A. 0° B. 40° C. 60° D. 90° B 4. 如图K1-4-17所示,一盏探照灯的灯光与水平面成50°角射 向水池,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则入射角大小为_____,在逐渐注水的过程中,折射角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将_____(填“不会”“向左”或“向右”)移动。 40° 不变 向右 5. “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是我国唐朝诗人张志和描写的“人工虹现象”。科学家们将该现象称为光的_____。图K1-4-18中空缺位置的色光是_____光。 色散 蓝 6. (2024威海)如图K1-4-19所示,游泳池底安装一支射灯,当池内无水时会在右侧池壁上形成一个亮斑A,当向池内注水至图中虚线位置时,会在右侧池壁上形成一个亮斑B,请通过作图确定亮斑A、B的大致位置。 如答图K1-4-6所示。 能力提升 7. (2024苏州)如图K1-4-20甲所示,A、B之间是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后在屏上得到的彩色光带。将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在A、B两点外侧,测得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K1-4-20乙所示。则曲线①对应光线的特点是_____,曲线②对应的是_____线。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消毒杀菌 红外 8.小玉同学在岸边通过平静的湖面既可看到建筑物的倒影,又可看到水中的鲤鱼。如图K1-4-21所示,A点代表建筑物的顶点,B点代表鱼的实际位置,C点代表小玉的眼睛。请在图中画出:①A点在水中的像A′;②小玉看到A′的光路;③小玉看到的鱼的大致位置B′,并完成看到B′ 的光路图。 如答图K1-4-7所示。 创新思维 9. 【初高衔接】一束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K1-4-22甲),保持入射点不动,逐渐增加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只有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1)折射光消失后,反射光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____光。 (2)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反射 不会 (3)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K1-4-22乙),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从空气射入玻璃到离开玻璃)。 如答图K1-4-8所示。(
课件网) 第四章 光 现 象 第二课时 平面镜成像 夯实基础 1. 【物理观念】(2024凉山州)下列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应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 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变小 C.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D.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 2. (2024广元)一只小蜜蜂悬停在平静的湖面上方,它向下看,看到下方有一个与自己相同的“同伴”,于是它飞向湖面迎接“同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