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1178

第五单元 第二讲 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2026届高中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9134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五,中国,复习,一轮,统编,历史
    (课件网) 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第二讲 理纲要 记要点 1.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及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4.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CONTENTS 目录 01 02 05 融通教材/全面落实基础 主题探究/深化历史解释 课时跟踪检测 03 04 对“标”训练/发掘真题价值 大题增分/强化审答规范 融通教材/全面落实基础 01 整合教材———融通必修与选必修 一、民主建设的发展 1.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择性必修1·P18、19】 ①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如:改进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等等。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选择性必修1·P19、20】 ①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选择性必修1·P77】 1984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90年 中共中央提出“_____”,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三个离不开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概念 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 【选择性必修1·P20】 形成 20世纪80年代末,从城市开始,再推广到农村 (5)干部管理任用制度 【选择性必修1·P42】 ①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②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选择性必修1·P20、21】 过程 中共十八届 三中全会 确定目标: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中共十九届 四中全会 坚持与完善: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续表 内涵 (1)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2)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3)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意义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两个一百年 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选择性必修1·P55、56、57】 重建与完善(1978年改革开放后) (1)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982年,通过《_____》,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依法治国(20世纪90年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